昔日“鞋王”再次站到港交所门前。
不久前,百丽时尚集团(以下简称“百丽”)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美银证券、摩根士丹利为联席保荐人。据悉,百丽成立于1981年,是鞋履行业的老牌选手,曾于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后来百丽因业绩不佳,选择在2017年通过私有化退市。
彼时,高瓴资本、智者创业、鼎晖资本组成的财团,以531亿港元的价格完成百丽私有化,而这笔收购总额也刷新了港交所史上规模最大的私有化交易记录。
如今,经过7年的改造,百丽究竟能呈现出一份怎样的业绩?
募资还款
在成为百丽控股股东后,高瓴资本对百丽的业务进行调整,主要为调整线下门店网络、向线上业务投入大量资源、优化品牌组合以及数字化转型等。同时,在2019年将百丽旗下的运动服饰业务滔搏(06110.HK)拆分上市。
毋庸置疑,在高瓴资本的盘整下,百丽确实已经被盘活。得益于产品矩阵丰富、市场占有率高,百丽在鞋履行业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百丽拥有19个多元布局的核心自有品牌及合作品牌。另外,以2022年零售额计,百丽以12.3%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时尚鞋履市场第一。
从业务上看,百丽共有鞋履和服饰两条业务线。其中,鞋履业务是公司的核心,报告期各期,公司来自鞋履业务的收入超85%。报告期内,百丽时尚按收入计算的前五大品牌均为自有鞋履品牌,分别为百丽(BELLE)、他她(TATA)、思加图(STACCATO)、天美意(TEENMIX)及百思图(BASTO),截至2022年及2023年2月28日止年度各年以及截至2023 年11 月30 日止九个月,前五大品牌合计占百丽总收入约63%。
同时,百丽的业绩也已有好转的迹象。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9个月,百丽收入为161亿元(人民币,下同),较2022年同期增加12.8%;净利润同比增加92.7%至21亿元,净利润率由7.5%增至12.8%。百丽表示,12.8%的净利润率为往绩记录期间的最高水平。
不过,倘若将时间线拉长,百丽的业绩增长表现却并不算亮眼。招股书显示,百丽的收入由截至2022年2月28日止年度的235亿元减少18.3%至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年度的192亿元,同期净利润出现腰斩,由截至2022年2月28日止年度的27亿元减少54.0%至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年度的1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百丽在招股书中明确提到,此次募资用途包括偿还银行借款;投资技术创新,加速数字化转型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其中,偿还银行借款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截至2024年1月31日,百丽时尚还面临着66亿元左右的债务问题,其中包括25.08亿元的短期银行借款,22.9亿的长期银行借款,9.97亿元的租赁负债以及5.2亿元的关联公司款项以及2.9亿元的认沽期权负债。
退市时,百丽国际的资产负债率仅为16.1%,而截至2023年11月底百丽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飙升超过80%。
“鞋王”前生
与当前承担着负债压力不同,昔日的百丽也曾风光无限。
百丽创始人邓耀生于1934年,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在鞋厂做学徒,70 年代就已是香港著名鞋款设计师。1981年,百丽成立于香港,起初只是专注于鞋履贸易。1992年,百丽看准时机开始进军内地市场。而比邓耀小18岁的盛百椒则负责百丽品牌鞋在内地的生产销售及品牌运营。
在邓耀和盛百椒的经营下,百丽不仅创立了思加图、天美意、他她等品牌,还成为耐克在中国最大的代理经销商。随着商场和街边店铺的渠道铺开,百丽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了国民度极高的鞋履品牌。2007年,百丽成功上市,市值高达670亿港元。经过多年的努力,百丽在2013年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刻,市值一度突破1500亿港元。百丽线下直营门店也曾超过2万家。
但好景不长的戏码在百丽身上上演。电商兴起后,消费渠道发生变化,侧重于线下购物渠道的百丽,多年积累的优势被不断弱化。而这也直接导致百丽业绩急剧下滑,财报显示,从2015财年到2017财年,百丽的总收入增长4%,净利润则下滑了49%。因业绩不佳,百丽选择退市。
邓耀曾在离场时感叹道“百丽气数已尽,再无回转可能”。不过,在高瓴集团创始人张磊眼中,百丽虽然看上去是一家制鞋企业,但本身蕴藏着很多宝藏,甚至是那些高科技互联网企业都不具备的。在张磊看来,百丽具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并拥有一套成熟且完善的生产体系。他认为,只要百丽国际能够适应当今销售渠道的变化,就能够重塑昔日的辉煌。
在高瓴资本的盘整下,百丽重新调整了线上线下策略,向线上业务投入大量资源,不仅在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发展业务,同时重视发展社交媒体平台。
不过,这并不代表百丽将放弃线下渠道。招股书中介绍,百丽将优化线下门店网络,策略性地大幅削减业绩欠佳的百货商场门店,重点发展购物中心渠道。2023年11月末,百丽时尚拥有直营门店8361家,线下销售渠道的收入占比仍超过70%。
压力仍存
在资深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程伟雄看来,鞋服行业属于非标准化产品,讲究线下体验,是企业可以直接和消费者产生面对面交互的重要触点,尤其是鞋履,上脚试穿十分重要。他在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如今的线下实体门店也不是原来传统的纯线下概念,消费者离店后,店员会通过企业微信等线上工具跟消费者继续进行服务。总的来说,渠道结构是要看行业、看消费者的习惯来进行调整,这点百丽的调整是与时俱进的。”
诚然,线下渠道对鞋服企业而言必不可少。然而这些门店带来的业绩,也加大百丽的经营成本和租赁负债。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及2023年2月28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九个月,百丽的门店租赁相关开支分别占我们总收入的13.9%、14.3%和12.9%。
百丽也在招股书中表示,联营及租赁开支在我们的经营开支所占的比例巨大。租赁相关开支占线下销售收入百分比的变动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经营业绩。
另外,从存货方面来看,百丽的销售似乎并不太乐观。虽然百丽采取了相关转型举措,催生了业内领先的“订、补、迭”货品模式及其他竞争优势,但其存货周转天数却仍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及2023年2月28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九个月,百丽的库存周转天数分别为171.8天、198.2天及195.7天。
“存货一直是百丽被诟病的原因之一。”零售独立评论人马岗在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像百丽这类以鞋类业务为主的企业,存货周转天数在50至90天是十分健康的水平。但是百丽的门店多、款式多,还要支持实体店的陈列和日常库存,周期可能会长一些。”
倘若与其他鞋服企业作对比,百丽的库存周转天数也并不占优势。安踏在2022年存货周转天数为138天,而李宁在2023年的存货周转天数仅为63天。
如今,百丽或许并不像邓耀感叹中的“再无回转可能”,不过,百丽想要需要脱胎换骨、焕然一新,仍需时日。(穆瑀宸)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孙明宣、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