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公司要闻 >

Hi财经丨卫龙:增长的烦恼

海外网 2024-04-01 14:10:04

内忧与外患——横亘在辣条“一哥”面前的坎,不止一个。

近日,卫龙美味(09985.HK,以下简称“卫龙”)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报告。从数据上看,卫龙的营收和净利都有所增长。财报显示,卫龙总收入为48.7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上涨5.2%;净利润增长481.9%至8.8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9.70亿元,同比增长6.3%。

今年业绩飘红的卫龙,曾一度面临赚钱速度的变慢。横向比较卫龙近些年财报,2019年至2021年,卫龙营收从33.85亿元增至4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58亿元、8.19亿元和8.27亿元,同比增长38.18%、24.41%和0.97%。2022年卫龙实现收入46.32亿元,利润为1.51亿元,同比下降81.7%;年内经调整净利润9.13亿元,同比仅增加0.6%。这些数据显示,卫龙的利润增速明显放缓,呈现出“增收难增利”态势。

营收支柱不断下滑,是上述问题的根源之一。卫龙主营业务分为三类,即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其中以大面筋、麻辣棒、亲嘴烧等辣条品类为主的调味面制品业务是卫龙主要的收入来源。据卫龙2023年财报数据,调味面制品所得收入占卫龙总收入的52.3%。

然而在2023年,卫龙调味面制品的收入同比下降6.2%至25.49亿元,而销量则同比下降17.4%至12.44万吨。对此,卫龙在财报中解释道,调味面制品销量下滑主要是由于线下传统渠道流量下滑带来的影响。

而销量下滑或与涨价有莫大关系。财报显示,2023年,卫龙的调味面制品从2022年的18.1元╱千克增长至20.5元╱千克。

企业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在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作为低价消费品,辣条的涨价会较大幅度影响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者,进而影响销量。另外,当前很多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会减少对辣条这类高盐重辣食品的消费,这也让辣条市场的整体销量受到冲击。”

事实上,这不是卫龙辣条第一次涨价。早在2022年,卫龙就以应对原材料上涨为由,对旗下产品进行提价。彼时这种涨价行为引发众多消费者不满,#辣条头部企业宣布涨价#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评论区中有不少网友吐槽辣条的涨价行为,表示“小时候吃不起的东西,长大也要吃不起了”,并开始寻找辣条的替代品。

值得注意的是,辣条行业中从不缺乏野心勃勃的入局者。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我国辣条赛道规模逐年扩张,相关企业存量从2018年的794家逐年增加至2023年的2692家,截至2024年3月26日,辣条相关企业存量与2023年年底持平。

目前辣味休闲食品行业呈现出高度分散格局,辣条品类缺少差异化竞争的保护壁垒。根据资料,按2021年零售额计,卫龙在中国所有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且在调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闲蔬菜制品细分品类的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不过,按零售额计,2021年前五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11.5%,作为中国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企业,其市场份额也仅为6.2%。

此时,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知名休闲食品品牌纷纷将辣条产品列入产品矩阵中。盐津铺子则直言要“做到辣条行业第二”,在2017年打造辣条产品研发中心,投入重金建设了十万级洁净车间。

不仅如此,辣条行业中的“老将”也在积极抢占市场份额。2023年11月底,麻辣王子公布销售数据称2023年1至11月公司销售额突破10亿元。同时,麻辣王子创办人张玉东介绍,目前麻辣王子的销售区域主要聚焦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10个省会城市以及26个地级市,下阶段将全面覆盖省会城市,加速推进全国化扩张。

营收支柱涨价未能解决“内忧”,而“外患”的攻势却越来越凌厉,或将进一步挤压卫龙的增长空间。

如今的卫龙将目光放在了“多品类大单品”战略的开拓上,试图以多元化发展寻求新的业绩增长曲线。2023年9月,卫龙推出新品麻辣辣条“霸道熊猫”,同年10月推出“小魔女”魔芋素毛肚,而后又推出了新品类“脆火火”辣脆片。财报显示,主要包括魔芋爽、风吃海带及小魔女的蔬菜制品销量较上年度增加31.1%。不过,豆制品及其他产品所得收入却较上年度减少7.4%。其中,蔬菜制品所的收入占卫龙总收入百分比由上年度的36.6% 增至43.5%,而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则为4.2%。

艾媒咨询研究报告显示,从2010年到2022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4100亿元增长至11654亿元。预计2027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12378亿元,不过,休闲零食由快速增量市场转向微增市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休闲零食市场未来竞争更加激烈,创新型产品将替代守旧型产品 。对卫龙而言,大概也不例外。(穆瑀宸)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王然、董悦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