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部地区发展冷暖不均、区域内部合作有待进一步增强等难题亟需破解,在更高起点上,如何更好地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还需要久久为功。
近期各省份陆续发布了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中部六省中有3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水平;与上半年增速相比,有4个省份增速加快或持平。各方面迹象表明,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正迎来新一轮高潮。
从总量看实力,中部地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部六省以约占全国1/1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1/4的人口数量,创造了约1/5的经济总量。前三季度,河南、湖北、湖南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位列全国前十。
从增速看趋势,中部地区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累积增多。今年以来,湖北省经济增速在经济总量前十的大省和中部均处于领先地位,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7%,领先全国的幅度从上半年的0.8个百分点扩大至0.9个百分点。河南、安徽、江西增速逐季加快。其中,河南省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增速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加快0.1个、0.3个百分点;安徽省GDP增速由一季度的5.2%、上半年的5.3%提升至前三季度的5.4%;江西省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7%,虽仍低于全国水平,但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加快0.7个和0.2个百分点。此外,湖南同比增长4.5%,增速与上半年持平。
从前三季度中部六省的经济表现看,有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一是挺起“硬脊梁”,中部各省竞进势头明显。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在此叠加,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属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安徽还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河南、山西则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部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竞进势头。前三季度,河南、湖北经济总量分别达到47881.96亿元、41655.01亿元,湖南、安徽分别为37898.74亿元、37257亿元,江西、山西分别为24149.8亿元、17532.53亿元。
二是主打“创新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21%,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分别达27.3%和17.8%,用好科教资源集聚优势,是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中部各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逐渐形成比较优势,如湖北的光电子信息、河南的超硬材料、安徽的新能源汽车、湖南的工程机械、江西的航空产业、山西的能源装备等。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地区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前三季度,安徽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居全国第四位,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均居第一位,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今年以来持续保持20%以上增长;湖北省锂离子电池、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电子元件、平板电脑产量分别增长70.9%、53.8%、39.8%、24.4%、12.8%;河南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8%,高于全国9.5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居中部首位。
三是走好“开放路”,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拓展新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积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实现了由“不东不西”到“左右逢源”的转变,从不沿边不沿海的内陆腹地转变为对外开放新高地。比如,河南省大力发展空中、陆上、海上、网上4条“丝绸之路”,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形成立体开放新格局,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达5415.8亿元。安徽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有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6000亿元,位列中部第一,汽车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
今年是中部崛起战略提出20周年。当前,中部地区发展冷暖不均、区域内部合作有待进一步增强等难题亟需破解,在更高起点上,如何更好地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还需要久久为功。 (熊丽)
责编:钟薇依淼、李雪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