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鲁班工坊开展自动化生产线实训。
陈 萌摄(人民视觉)
中国电建南非绿洲储能项目工作人员在查看图纸。
克戈塔索·莫加绍阿摄(人民视觉)
西安国际港站。
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视频报道请看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客户端,英文报道请看环球时报英文版客户端
大道同行,丝路长卷贯通东西;命运与共,合作浪潮奔涌向前。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不断加重的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我国充分践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回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
12年来,共建“一带一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成为凝结中国智慧的国际公共产品,广受欢迎。
第一,基础设施“硬联通”持续优化。共建“一带一路”以经济走廊和国际通道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合作为载体,基本形成陆海天网一体化互联互通格局。跨境公路、铁路、港口和航空枢纽建设不断提速,建成一系列标志性项目,有效提升区域物流效率和产业协同能力。推动跨境油气管道等重大工程投产运营,保障能源安全,夯实发展基础。
第二,规则标准“软联通”日益健全。共建“一带一路”着力深化规则标准对接,持续健全完善“软联通”机制平台,在共建国家间架起规则标准互联互通桥梁。
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多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建立起多层次、多平台、多主体的沟通渠道。2024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额达22.1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比重首次超50%。
第三,与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日趋深入。共建“一带一路”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持续健全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合作平台,支持民间交往,形成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交流格局。
第四,新领域合作稳步推进。我国与合作伙伴顺应全球发展新趋势,积极构建绿色、创新等领域多双边合作新平台,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动达成《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发起《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凝结了可贵的中国智慧,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和平性。共建“一带一路”超越以实力抗衡为基础的丛林法则、霸权秩序,摒弃你输我赢、你死我活的零和逻辑,跳出意识形态对立、地缘政治博弈的冷战思维,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永久和平和普遍安全问题。
二是突出开放性。共建“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方的“大合唱”。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无论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发展阶段,只要有共同发展的意愿,都可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三是践行平等性。共建“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主张以自愿为基础平等参与、沟通协商、集思广益,最大程度凝聚共识,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开展对话合作、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共商合作平台。
四是强调互利性。共建“一带一路”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不搞“中心—边缘”的依附体系,更不转嫁问题、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目标是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繁荣。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发挥各自潜能,激发各自动能,共同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
共建“一带一路”既发展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的世界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愈发凸显。
首先是为共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共建“一带一路”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实施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共建交通、能源及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造血功能。积极推动“小而美”“惠而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通过农渔业合作、提高本地雇员比例等方式助力当地民众解决燃眉之急,改善生活条件、增进民生福祉,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次,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经济增添了新活力。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实现世界的互联互通和联动发展,打通经济全球化的大动脉,畅通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既做大又分好经济全球化的“蛋糕”。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国际投资,激发全球基建热情,拓展国际分工,扩大世界市场,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力。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贸易畅通网络,同时着力打造高效互联的国际大通道。
第三,共建“一带一路”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我们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对话而不对抗、拆墙而不筑墙、融合而不脱钩、包容而不排他,为国家间交往提供了新的范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已被写入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及机制的重要文件。加快与合作方共同推进创新、数字、绿色、健康新兴领域的治理机制建设,丰富拓展多边主义的内涵和实践,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助力全球治理改革完善。充分尊重各国差异,不预设规则标准,不以意识形态划线,而是基于各方的合作诉求和实际情况,通过充分协商和深入交流,在实践中针对新问题共同研究创设规则,有效完善了全球治理体系。
第四,共建“一带一路”为人类社会进步汇聚文明力量。我们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之路,推动形成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共建“一带一路”顺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展望未来,我们要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全面提升务实合作质效,深化机制化体系化建设,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从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到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再到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中国将继续在融入世界发展中壮大自身,又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发展。中国愿携手各方,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与人类进步一边,让“一带一路”成为造福世界的幸福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网记者崔译戈、王禹蘅整理)
案例一
物流畅通,货物点对点送达
讲述人:西安铁达康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 鲁(哈萨克斯坦籍)
有人问我,为何选择在陕西西安创业?答案藏在“钢铁驼队”的轨迹里。
2021年,我来到西安并扎根于这座城市,因为这里是中欧班列重要枢纽——中欧班列(西安)年开行量居中国前列,高效连接中亚与欧洲各大枢纽节点。同时,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政策支持和高效服务让初创企业能“轻装上阵”。
中欧班列承载着发展的机遇。作为一家跨境物流公司,我们每月业务涉及进出口班列约100列。从日用品、家电到新能源汽车,货物可实现点对点送达。我们复制在西安的成功经验,已在山东青岛成立分公司,并计划在上海和四川成都成立分公司。
免签政策、直飞航班和跨境支付,让哈中两国人员往来更便利,不仅促进了旅游消费和经贸往来,更体现了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相互合作。
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到中国西安,我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之一。
中国的安全、活力与包容,让我在这里把根越扎越深,也让我深刻意识到,中国不只是市场,更是实现梦想的舞台。
(人民网记者张璐璐、崔越整理)
案例二
资金融通,助力绿色发展
讲述人: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 沈 华
南非面临电力短缺困扰。2024年,由南非政府招标、中国电建承建的绿洲储能项目签约。项目建成后,可储存1000兆瓦时电力,满足约10万户居民一天的用电需求。
此次中国电建被选为承包方,离不开中国银行提供的金融保障。中国银行作为信用担保方,向业主方开具符合南非市场惯例的保函,担保中国电建的履约。这既确保承建方能顺利拿到预付款、推进项目建设,又帮助业主方规避风险,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项目中的专业形象。
南非是最早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非洲国家,绿色发展和能源合作是中国银行在南非支持的重点领域。
2022年,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发行由中资银行主导的绿色债券;2024年,我们为中建南非公司提供3000万元融资,支持德班高速公路改扩建;今年7月,我们与北汽南非工厂达成新协议,支持其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资金融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将进一步助力两国发展。
(人民网记者宋歌、钟文兴整理)
案例三
合作紧密,培养技能人才
讲述人: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黄可莹(泰国籍)
2013年,我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到天津读书。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决定留在中国,加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泰国鲁班工坊项目工作。
泰国鲁班工坊由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和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合作设立。至今该鲁班工坊已为泰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000多人,并支持超过460名泰国学生来华学习。
见证学生们的成长、培养两国之间的友好使者,是我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从鲁班工坊毕业的泰国学生,在就业市场很“吃香”。这直接改善了一些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共建“一带一路”增进民生福祉的体现。
鲁班工坊为泰国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帮助。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泰国鲁班工坊二期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了不少设备,还资助泰国教师来华培训,让他们掌握最新知识和技术。
共建“一带一路”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在鲁班工坊认识了我的丈夫,我们既是家人,又是同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说——泰中一家亲!
(人民网记者李美玉、钟文兴整理)
(本期主讲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吴红亮)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29日 第 08 版)
责编:李芳、李雪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