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离不开制度体系和法治框架的完善。“十四五”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政策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实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破除准入壁垒。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全面清理和整改不合理规定和做法,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招标投标。
拓展投资空间。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民营企业投资创造更好环境,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加强权益保护。针对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以及违规异地执法等问题,有关部门建立了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加强了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
激发创新动力。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布局,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各地区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军,孕育了浙江杭州“六小龙”等知名民营企业。目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提高至92%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
破解融资难。相关政策举措直击“融资难”,包括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等。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持续完善,支持科技企业畅通资本循环。
优化服务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和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认真倾听企业诉求建议;利用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搜集问题、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未来,需要继续完善法律体系,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与现有法律法规的衔接协调;不断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大民营经济发展要素支持;持续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力落实各项纾困政策,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刘 方)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本报记者刘志强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09日 第 07 版)
责编:李芳、李雪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