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Hi财经 >

Hi财经丨企业家网红,在流量与责任之间找边界

海外网 2025-10-14 15:23:09

日前,青岛某电器企业负责人着力打造“企业家网红”形象,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体现了企业家拥抱新媒体的勇气,是企业主动面向公众的一种新方式;也有人担心,个人光环会不会掩盖企业的根基,短期的热度会不会拖累长期的发展。这样的争论,不仅关乎某一位企业家,更关乎整个商业生态。而这背后,既涉及流量逻辑与产业逻辑的交锋,也关乎企业与公众之间信任关系的重塑。与其陷入站队,不如冷静思考:企业家能不能当网红,应该怎样当网红?

在四川成都的一场互联网技能竞赛中,嘉宾体验网络直播。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企业家网红化的浪潮并非偶然。短视频和直播的普及,大幅拉近了企业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在竞争激烈的行业格局中,一个善于讲故事、能制造话题的企业家极易吸引公众眼球,个人IP也因此成为企业突围的重要方式之一。企业家被推到舞台中央,是新媒体环境、消费习惯与资本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于企业家网红化,关键在于厘清边界,让流量成为助力而非负担。企业家走向台前,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切传播都集中于个人,也可能让企业陷入脆弱境地。流量是一把双刃剑,能为企业带来关注,亦可能放大其脆弱性。一次得体的表达,或许能让品牌市值飙升,一句失当的言辞,也可能让企业卷入漩涡。一旦人设崩塌,企业难免被牵连。

有专家提醒,利用企业家IP塑造品牌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上海大学黄山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邬盛根向人民日报海外网表示,“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企业家IP化。品牌结构单一、标签鲜明的企业,容易从企业家IP中受益;而子品牌繁多、定位各异的企业,企业家个人光环未必能全面赋能。特别是在当下数智媒介传播时代企业家一定要明白,爆款是爆款,只是流量效应,爆款不等于品牌。品牌需要‘种草’,更需要‘种树’,品牌是需要真正沉淀为有营销传播价值的心智无形资产。”

企业家网红化的挑战,不在于能不能“红”,而在于如何在流量与责任之间找到契合点。公众希望看到的不仅是企业家的故事和风格,更是企业的价值观、产品力与长期战略。流量能够制造关注,而信任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代表人物,既要善用新媒体与公众沟通,也要有足够的边界感,避免娱乐化、极端化,将流量沉淀为企业可持续的品牌资产。

关于企业家网红化的讨论,终究要回归理性。新媒体时代,企业家走向台前几乎是必然。但只有当企业具备坚实的基本面、良好的治理与清晰的战略时,流量才会成为加分项。反之,若流量只是一种遮蔽,企业最终可能在喧嚣中迷失方向。什么样的企业家适合成为网红?答案或许是:那些能够让个人故事与企业价值同频共振的人。正如邬盛根所言,企业家的个人IP或许能突破“视听障碍”,制造短期关注,但企业发展最终还要依靠长期战略,去突破认知与社交的屏障,形成真正的品牌信任。(海外网 穆瑀宸)

责编:穆瑀宸、李雪钦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