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品牌出海 >

出海记丨中国海外产业园区:对外经济合作的闪亮名片

海外网 2025-10-23 10:56:07

“我现在用滴灌技术来灌溉棉花,这样水分能直接到达棉花根部,不仅节省时间,还节省用水和人力。来园区工作后,我的收入增加了一倍。”受雇于乌兹别克斯坦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棉农乌兹别科夫边检查着棉花种植情况,边分享着自己的喜悦心情。像这样的故事,正在全球数十个中国海外产业园区上演。

作为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载体,中国海外产业园区已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纽带。当前,中国企业与其他国家政府、企业合作共建的海外产业园超过70个。截至2024年6月底,纳入商务部统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覆盖全球46个国家,累计投资近8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超过55万个就业岗位。中国海外产业园区正以实打实的成效,成为对外经济合作中一张亮眼的“中国名片”。

“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海外产业园区的落地,为当地发展赋能的同时,更架起了一座民心相通的桥梁。中白工业园区的原住民叶卡捷琳娜·罗季奥诺娃对此颇有感触。她所居住的村子,曾经没有公路和路灯,甚至每周只有一班公车,出行十分不便。如今,这一状况发生了改变。“园区为村里修了公路,安装了路灯,村民的生活大大改善。园区就近招工,使不少村里的年轻人在家门口上了班。” 叶卡捷琳娜·罗季奥诺娃说。而她本人也成了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的一名采购业务主管。她对工业园的未来充满希望,“园区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区,而我也希望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园区一直工作生活下去。”

同样的场景也在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内上演。在这里,中外员工干劲十足,精神饱满。埃及籍员工米纳作为示范区内的一名老员工,由衷地感谢产业园区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这些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工作机会,极大提升了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水准。对此,我只想说谢谢。”

据了解,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内还举行培训课程,将中文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助力外籍学员融入中国企业,提升职场竞争力。首批参训学员代表、园区公司员工Syed Shahzaib Ali表示,“通过相关课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益于中外同事良好沟通,提升工作效率。他期待学院设置更多课程,持续培育人才,促进中阿文化交流合作。”

“有效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通过引入优质企业、输出先进技术,中国海外产业园区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比如,在马中关丹产业园,首个入驻企业联合钢铁(大马)集团公司在这里建造起了一座“钢铁王国”,填补了整个东盟地区H型钢生产的空白,带动了当地钢铁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了马来西亚铁矿石、石灰石矿等资源开发,同时拉动本地物流、仓储等企业同步发展。

中白工业园聚焦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培育,重点引进机械制造、电子通信、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端产业。据《今日白俄罗斯报》网站报道,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第一副总经理科罗捷耶夫称,“工业园区目前正大力推进中药和创新药、药品和医疗器械发展,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中国企业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郊区拍摄的中白工业园。新华社发

东南大学可持续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王兴平教授认为,海外园区有效带动了当地发展,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资源共享,推进产能合作。中东经济新闻网站(Economy Middle East)就曾报道,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被视为中埃制造业中心。

“为中小企业出海破解难题”

在出海浪潮持续涌动的当下,中企出海的主体结构正发生显著变化,民营中小企业已成为出海重要力量。然而,相较于资金雄厚、经验丰富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出海进程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更为突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彭泗清精准指出,“出海之后如何真正盈利,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资源不足、资金压力、人才短缺、合规风险、竞争激烈、平台盘剥压缩利润空间、供应链管理能力有限,企业内部管理缺乏体系化、标准化、国际化的管理规范准则,缺乏跨国企业应对复杂经营环境的能力与经验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海外园区成为中企出海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战略锚地。它通过整合政策、物流、金融等各类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出海服务。 

在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企业考察团纷至沓来,现场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据了解,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自2024年开始便迎来了企业入驻和投资考察的高潮。截至今年6月,已吸引185家企业入驻,吸引投资额约30亿美元,累计销售额超过53亿美元。

早期入驻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企业也把规模越做越大,生产毛毯的埃及泛洋雷楚纺织印染公司便是其中之一。据悉,该公司由中国绍兴雷楚针纺公司投资建设。谈到当初为何选择泰达合作区,埃及泛洋雷楚纺织印染公司董事长王宏祥坦言,“就近找不到建筑材料、物流运输遇到困难等,我们总需要泰达帮忙。”如今,该企业已把一期项目的利润用来投入16万平方米的二期项目中。据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总局主席瓦利德·贾迈勒丁介绍,“泰达合作区为企业落地生根提供了优质服务。合作区不仅成功引入中国投资者,还为埃中双方的沟通‘穿针引线’,帮助双方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海外网 张英杰)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张英杰、李雪钦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