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周年的节点回望,拼多多的成长,像极了一场逆风长跑。
在中国电商的发展史中,拼多多并非起跑最快的那一个,却跑出了最具确定性的路线。与一路跨界生长的互联网主流叙事不同,拼多多选择了一条看似“逆潮”的路径,没有高举高打的资本故事,没有花哨的概念扩张,也不把资源分流到庞杂的云与内容生态,而是把边界画得更小,把心力放得更深,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电商赛道,坚持让利普惠。这种专注,也构成了拼多多十年成长的底色。
十年间,拼多多的用户数已突破9亿,商家数量超千万,补贴机制常态化,农产品上行持续深化,多多买菜已覆盖内地除西藏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十年生长,拼多多证明了在电商赛道上,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远比追求多元扩张更能成就确定性的增长。

四川凉山地区过去很难买到河鲜海鲜以及新鲜的蔬菜,多多买菜进驻后解决了当地吃鲜难的问题。李靖▕摄
将消费叙事还给普通人
2016年,刚到杭州实习的林然,第一次独自租下了一间单间。为了犒劳自己,也算为新生活开个头,她在拼多多上下了第一单——一盒坚果礼盒。那时,拼单的价格能省下将近原价的一半。这让本来只是想试试看的她,对拼多多的实惠有了新的认识。
此后,她陆续在拼多多购买书架、床头灯,让有限的空间逐渐有了生活的样子。“不贵,还能让我觉得在这座城市也能安顿下来。”林然说。几年间,她的拼多多订单里出现了更多治愈的小物件,香薰机、咖啡杯、绿植支架,从租来的单间到后来换的新公寓,每一次搬家,她都习惯在拼多多上添几件新物什。在林然看来,“消费升级”不是追逐昂贵,而是在能力范围内过得更舒适、更体面。
对于居住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白嘎丽玛而言,网购曾经是件麻烦事。早些年,为了节省因路途遥远而额外支出的运费,她干脆发动全家组团下单,从父母到公婆,一次性买齐一年的袜子,把运费平摊到每一件商品上。
如今,随着拼多多“西进行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商品实现了包邮,草原生活也有了新的便利。白嘎丽玛说道,“我最近买了活力28洗衣液和韩国乐天的薯片,这些都是村里商店没有的东西。”
2023年,为了增加收入,白嘎丽玛和丈夫利用草原旅游资源,办起了蒙古包民宿。灯具、地板革、洗漱用品、一次性餐具,几乎都在拼多多上购齐。“县城里地板革要四十块钱一平米,拼多多上只花一半价格就能买到,而且样式更多。”她说。民宿只在每年6月、7月营业,但两个月的时间能为一家人带来六万到十万元的收入。
来自重庆云阳县的李春花成了村里的网购“代购”。她发现,拼多多上大多数日用品、农具的价格比镇上更低,包邮门槛也低,非常适合老人们小额、多频次的购买需求。64岁的黄学琼的斧头坏了,李春花在拼多多上帮她买来配件,装上后“像新的一样”;78岁的李永明夫妇腿脚不便,她在拼多多上帮他们购买电磁炉、膏药。
而后李春花也意识到,帮一时不如教一世。于是,她开始手把手教老人们学会自己下单,从下载App、放大字体、语音输入、搜索商品,到查看评价。她坦言,“教会他们用拼多多,感觉就像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如今,村里的老人越来越熟练,有的能自己用语音搜索,有的会在赶集时顺道取回包裹。
从城市到乡村,从年轻人到长者,拼多多的出现让普通消费者重新掌握了消费的话语权。一直以来,消费市场的叙事权牢牢掌握在“五环内”的精英手中,当人们谈论消费升级时,讨论的多是高端消费的潜力,而不是普遍人群的实际需求。拼多多打破了这种叙事惯性,让消费回到普通人手中,让每一份购买力都被尊重。

在重庆云阳县,返乡女孩李春花教村中老人使用拼多多,体验现代生活的便利。程艺辉▕摄
追求美好生活,不应以高成本为代价。通过极简的UI设计、一键拼单的功能,以及针对老人的服务倾斜,降低了数字技术的使用门槛,拼多多所推动的消费升级,从来不是补贴出来的短暂实惠,而是通过技术与机制创新,让电商生态回归普惠的本质。
让商家的努力被看见
拼多多的十年,不只属于消费者,也属于那些努力抓住时代红利的商家伙伴。如果说消费者是消费平权的受益者,那么商家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拼多多的模式,让无数中小商家、农户和制造业企业,在开放的平台上找到了新的成长路径。
皎珑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东,早在2016年11月就在拼多多上布局了第一家店。他向人民日报海外网回忆道,“那时候拼多多页面特别简洁,爆款直接排序,什么卖得好一目了然。”最初,他主要销售水晶产品,后来发现日用品类消费频次更高,于是果断转型做家居日用品类。
“拼多多对商家最友好的地方在于见效快、启动易。只要价格合理、供应链扎实,平台反馈速度非常快,不用做复杂的投放。”如今,胡东已在拼多多多次创业,从水晶饰品到家居百货,再到新兴的穿戴甲行业,几乎每一次都能迅速跟上市场节奏。
日护品牌植护由闽江学院的七位年轻人于2015年创立,2016年入驻拼多多后,借助平台发展红利期,植护上线的第一个抽纸产品,一天卖出十几万单,这也给了他们在拼多多发展的决心。随着多多买菜上线,他们以供应商身份切入社区团购,再度打开增长空间。
植护的团队还总结出两条经验,一是坚持长期主义,专注做好产品与服务,让消费者买到高质价比商品;二是紧跟平台节奏,灵活响应政策。今年3月开学季前,在拼多多平台小二的建议下上线小包装便携湿巾,仅一天就售出数万包,成为热销单品。
这些商家在拼多多顺利跃迁的故事并非偶然。拼多多通过以消费者需求反向驱动供给的模式,让中小商家在平台中快速验证市场、迭代产品。正因如此,拼多多生态中诞生了大量“以用户为中心”的商家成长样本。没有高昂的广告费用,也不依赖复杂的流量投放,商家凭借产品力就能被看见。
在这种生态中,企业做得好不仅意味着利润增长,更意味着社会价值践行,即让更多普通人能以更公平的价格享受更好的商品。拼多多的十年,是千万商家共同成长的十年。他们的故事共同构成了拼多多最真实的注脚,真正的普惠,不是平台单向给予,而是参与者彼此成就的结果。

在湖北天门,拼多多商家张扬的女装店铺目前日均销量达1.5万单,其天门仓库越建越大。陈勇▕摄
让十年的坚持成为答案
从个体故事到产业结构,拼多多的十年,不只是消费的改变,更是流通效率与商业逻辑的重塑。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十年足以改变格局。拼多多用十年时间,从一家新兴平台成长为影响几亿人的商业力量。
那么,拼多多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拼多多曾在2018年的股东信中提到,拼多多价值观核心是“本分”。本分意味着专注于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而在2021年的股东信中也再次提到了,拼多多会是一家永远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价值放在第一位的社会的企业。而“普惠、人为先、更开放”应该是个方向,它将在这个新时代绽放出不一样的活力。
十年间,拼多多始终坚守着“本分”。拼多多的成长路径,没有盲目扩张,也没有概念堆砌,而是稳扎稳打的务实创新。不做金融、不做娱乐、不造车、不外卖,而是持续深耕电商主业。这种克制,让拼多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清晰方向,也让平台资源更集中地服务用户和商家。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看来,拼多多成长轨迹的核心是一种基于深刻市场洞察的战略理性。他向人民日报海外网表示,“拼多多选择将资源高度集中于电商主航道,这并非保守,而是一种将有限资源作用于一点、实现压强突破的精准策略。通过提升价值链各环节的效率和体验来构建核心竞争力。当其他平台忙于在即时零售等新战场进行资本消耗战时,拼多多近期主动降速,将利润通过‘百亿减免’、‘千亿扶持’等举措形式反哺商家生态,这些举措可以解读为拼多多正试图从追求交易规模的增长,转向构建生态韧性的增长。”
今年4月,拼多多宣布推出“千亿扶持”计划,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助推平台商家新质转型升级,全力构建用户、商家及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这是继2024年“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等惠商举措后,拼多多推出的新一项商家扶持战略。
谈及平台变化,胡东提到,“近几年平台整体品质提升明显,相关举措能让我们的日常销量能提升三四成,相当于一个免费的流量入口。”这些增量收益,他大多投入到研发和工厂端的生产升级中,实现了从“拼价格”到“拼品质”的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拼多多在农产品上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展现出更多耐心。《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数据显示,在“多多好特产”的加码扶持下,农产品销量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47%。
这十年,拼多多的成长逻辑始终贯穿着三个关键词,即聚焦、创新、共赢。聚焦主业,让企业走得更稳;技术创新,让平台与用户形成正向循环;共赢理念,让商家、农户、消费者在同一个生态中持续成长。拼多多的十年,用普惠创新重构了流通格局,让更多人以更低成本拥抱更好的生活。对于拼多多而言,这场逆风长跑,仍在继续。(海外网 穆瑀宸)
责编:穆瑀宸、李雪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