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采棉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万亩棉田连绵如雪。在阿瓦提县,一台台采棉机轰隆作响,不一会儿,白绒绒的棉花便被“吞”入机器的“肚子”中,只剩棕褐色的棉花秆和空壳。
“我们这台是三头自走式采棉机,一天就能采收150亩棉田,相当于上百人手工采摘一天的工作量。”阿瓦提县宇豪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宇豪合作社”)负责人王宏伟介绍,“我们现已全部使用国产采棉机,采净率约95%。”
宇豪合作社位于阿瓦提县玉斯屯克库拉斯村,曾经,村子里的棉花多为散户种植。2020年,王宏伟从周边农户手中流转土地,重新进行平整。一个个3—5亩的小块田,被整合为累计3000余亩的大条田,土壤平、松、碎、净。
这下,大型农机有了施展拳脚的舞台。“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目前,合作社有拖拉机、旋耕机、无人机、采棉机等各种设施,全流程机械化率已超80%。”王宏伟告诉记者。
说话间,采棉机“轰隆隆”地驶近。抵达田畴南缘后,采棉机灵活转身,从后方吐出一个“金蛋蛋”——被黄色覆膜压实包裹好的、足足1吨重的“棉花弹”。
“现在的技术可一次性完成对棉花的采摘、输送、集箱、打包、卸棉,以前可不是这样,采棉纯靠人工采摘。”王宏伟回忆,曾经,每到采收季,都有许多拾花工在田间地头采棉。南疆的“秋老虎”,常让人晒脱皮,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往往也就采个几十公斤。
现在,随着规模化种植的推广,效率更高的机械化采棉逐渐成为主流,但市场一度被国外品牌占据。这几年,国产采棉机悄然兴起。
“你看那些‘金蛋蛋’里的棉花,都是雪白一片,没有灰扑扑的渣子,杂质过滤得很干净。”宇豪合作社农机手王林说,“我们用了几年了,实际体验下来,国产机的采净率一点不输进口机。虽然在稳定性上还略有差异,但在关键指标上并不逊色。”
吸引宇豪的,还有实打实的优惠。王林算了一笔账:一台六头国产采棉机,价格通常只有进口机的2/3,质保期内还有免费的售后服务,性价比更高了。
作为“农业机械之王”,采棉机拥有上万个零件,工艺非常复杂。近年来,随着国产农机品牌加大研发力度,性能优秀、更适合中国生产实际的国产采棉机开始走俏。
“过去开进口采棉机,程序设置复杂,面板还都是英文,门槛比较高。现在我开国产机,操作起来方便多了。”农机驾驶员郝江山告诉记者。
在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英买力镇帕夏勒克村,郝江山正在棉田里忙着采收。“这几天机器连轴转,脱棉盘出现了正常范围内的磨损。我打电话给品牌售后人员,他们40分钟就从驻点赶了过来,帮我们一起检修设备。”郝江山说。
棉花抢收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而便捷高效的售后服务,成为棉农的“定心丸”。郝江山介绍,以前农业合作社常常购买二手进口采棉机,如遇损坏,还要单独找维修厂家,自行支付一笔费用。“我们换成国产品牌后,不仅质保期内能免费维修,厂家还在疆内有多个售后驻点,小问题可以远程视频排查,大问题就上门检修,一般4—8小时就能解决,我们安心多了。”
据统计,今年阿瓦提县棉花机采面积138.31万亩,投入国产农机占比超八成;沙雅县棉花机采面积178.37万亩,国产采棉机占比达79.6%。越来越多的农机手学起开国产采棉机,国产农机品牌愈发受到市场青睐。(记者 吴雪聪)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21日 第 10 版)
责编:李芳、李雪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