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加快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

空中俯瞰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新华社记者伍志尊 摄
都市圈版图再扩容。近日,吉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长春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并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印发实施。这意味着,长春都市圈成为今年继石家庄都市圈之后,第二个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函复的都市圈。截至目前,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函复的都市圈已增至18个,包括成都、重庆、西安、福州等。
都市圈并非新概念。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介绍,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肖金成看来,规划建设都市圈是防止城市“摊大饼”破解“大城市病”的有效手段。肖金成向人民日报海外网表示,“都市圈规划从本质上看是要加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把产业链延伸到周边地区,通过完善交通体系进行有效联通,进而推动都市圈同城化。”
人民日报海外网关注到,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都市圈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开辟更大增量空间。广东发布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则谋划7个跨区域产业组团,其中坪地—清溪—新圩产业组团着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成都都市圈将推进编制成都都市圈“十五五”同城化发展规划、攻坚实施城际“断头路”打通工程、共建共育跨境电商产业生态等。
“要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快速通勤网络建设。”肖金成强调,交通体系不仅要涵盖高速铁路,还需实现与城市地铁、城际铁路的无缝衔接,形成高频、短途、公交化的轨道交通网络。更重要的是要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行政区自由流动,充分发挥核心城市带动作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在已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函复的都市圈之外,全国还有多个备受关注的城市正积极争取“入列”。例如,昆明是西部第四个特大城市,今年初,云南明确要发挥滇中城市群核心带动作用,做强昆明都市圈。与此同时,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编制出台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今年10月,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从深层来看,都市圈建设不仅是交通与产业的协同,更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肖金成表示,“围绕核心城市规划建设都市圈,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要突破行政分割,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区域合作机制。都市圈发展规划的落地涉及建设主体确定、资金筹措等实际问题,也需要依托区域合作机制来协商解决。”(海外网 穆瑀宸)
责编:穆瑀宸、李雪钦